【荐读】发现好书:《弟子规》
- 发布时间:2020-11-07 10:43:12
- |
- 作者:陵川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55次
Fa Xian Hao Shu
发 现 好 书
在这里,每周一次
我们分享一本好书伴孩子成长!
书目信息
书名:弟子规
作者:(清)李毓秀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4
ISBN:978-7-305-12739-7
作者简介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推荐语
“三百千弟,五幼增笠”是我对8部蒙学古典读物的概括,是非常经典的著作。但是,这些经典之所以没有普及到人人皆知,原因很多,在我看来,其中讲到的哲理与教诲多多少少与现代社会的“社情民意”有所脱节,这也许是许多人在学国学时迈不过去的一道坎。
举一例,按照《弟子规》对“孝”的规定:子女应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在子女看来,即使“缓”,即使“懒”,这就算不孝吗?恐怕做父母的也不会同意,子女的这些反应上升到“孝”的高度,那现在的子女有几人合格?
因此,对古典蒙学读物的阅读和学习,不能仅从字面去追逐学习,应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批判学,辩证学,否则,国学都会变成“旧学”,没有任何思想可言,其生命力荡然无存。
每年都有大量的蒙学读物被各类出版社推出,而且呈逐年上升之势。这些读物都以各类名目引人,诸如“美绘本”、“拼音版”、“无障碍读本”等等,但在我看来,这些版本优劣共存,鱼龙混杂,也许有些能打开小读者的心,但未必能打开其父母的心。现在提倡亲子共读,即家长也读,孩子也读,这就要求出版社的版本名号需要动一番脑筋了,能吸引两代人同赏共读。
在现代社会里,子女与父母,老师与学生,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趋于“平等化”,双方之间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亦父亦友”、“亦师亦友”的关系,但这不等于子女对父母可以“没大没小”,学生对老师可以“阳奉阴违”,晚辈对长辈可以“颐指气使”,过了“亦师亦友”的界限,颠覆了基本人伦,就会出现关系倒挂,父母“害怕”子女,老师“敬畏”学生,长辈“服从”晚辈,这样的关系能够平衡吗?这样的社会能够和谐吗?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施行,独生子女群体占比将逐渐下降,但社会生存成本依然在不断加大,即使放开二胎政策,许多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仍然不大,独生子女家庭仍然会有一些心理挑战需要应对,尤其是在教育子女方面,“六星捧一月”的家庭结构,决定了独生子女很难体会《弟子规》等经典中传达的价值观念,越到成年,越难以领会。甚至对这些传统观念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但重读《弟子规》,变儿童诵读为亲子共读,变领会为意会。成年人在读的时候,不自觉会加上自己的生活阅历,感受就更加深刻,似乎书中所写所悟,正是自己呼之欲出的人生体悟。深觉此书正是自己想对子女的谆谆教诲,或者,自惭形秽,没有以自己在自己父母面前的言行为表率,愧疚于自己没有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任何人读《弟子规》都会陷入“反思”,而这种反思都会变成一些不自觉的行动,说的大一点,就是大家的修为会提高,这一过程就是一次简单的“修行”。
人生处处是修行,而《弟子规》恰是值得我们一生的修行。如果一个儿童,能以“孝弟谨信爱仁文”为行为准则,那他就可以打好做人的“底子”,有这样的为人处世底蕴,人生之路也许会少走许多弯路?
这样的行为准则,并不要求句句落实,事实也不可能句句落实,因为现代社会土壤和传统社会已经有了本质区别,因此要因时制宜才能有所助益。通过本书,我们对“孝弟谨信爱仁文”的理解更为广义化。
首先要做到孝弟,这是传统社会里“入世”哲学所要求的,在当代社会亦是如此。对生身父母和同胞兄弟姐妹应有自己的姿态,不能过于随意,不放在眼里,应抛弃“自家人,不客气”的想法。孝不只表现在直接对父母好,间接地影响父母身心健康的都是不孝的表现。同时孝弟也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弟之孝,已没有无孝之弟,弟是孝的延续。此外,对弟的理解不能只理解为兄对弟的态度,而是兄弟双方,姐妹双方对彼此的态度。一个人的孝弟是会“传染”的,这一代的孝弟会传染给下一代,你对长辈的态度也是晚辈对你的态度,因此要做好表率。
谨信是社交场合里的为人信条。违背了,难免会露出“破绽”,给人留下“表里不一”的印象。引人深思的是,“谨”字更多要求的是自我约束,即“自律”。比如“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些无意识的举止,没有人会专门挑刺监督,但仍会暴露一个人的涵养,表面无大碍,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人修养和修行的问题。
“泛爱众”即是博爱情怀。这一点同样能体现一个人的胸怀格局,同样是修行的问题。博爱,不仅对人,而且对物,不只是自己同胞,而是全人类;不只是对自己的宠物,还包括一草一木。“泛爱众”是孝弟的广域化,能严守孝弟之规的人,亦能很快理解为何要“博爱”而不只是“私爱”。在孩子心中从小种下一颗博爱的种子,而不是“不吃亏”的种子,孩子才能学会“以德报怨”、“以德服人”。有博爱之心的人,“亲仁”何难?
“学文”是在“孝弟谨信爱仁”之余的,可见人品见文品,文品知人品。“孝弟谨信爱仁”不力行,只能增长浮华之气;但不“学文”,就会一意孤行,就会变得保守刻板,没有开明之度。由此可知,“孝弟谨信爱仁”与“学文”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我们不能顾此失彼。而是“学文”中修行,修行必学文。
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网络社会里,《弟子规》被束之高阁是难免的,但能有一本如此“驯致” 心灵的适宜家长与孩子共读的作品,又何其幸运。
遇到此书的人还不算晚,且行且修行。
馆藏指引
区域:少儿阅览室
索书号:H194.1/150
记得 下周准时
我们不见不散哦
- 上一篇:『金闪闪的故事屋』来听故事喽
- 下一篇:『金闪闪的故事屋』来听故事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