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英文

2021年“赏春意 品书香 暖万家”春节主题活动|“国图公开课”(第四期)文化交流与共荣系列讲座

  • 发布时间:2021-03-31 18:05:53
  • |
  • 作者:陵川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106次

image.png?v=1732398877867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老专家回信精神,充分发挥图书馆“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加强文化传承和社会服务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丰富春节期间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国家图书馆和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动员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及有关单位联合开展2021年“赏春意 品书香 暖万家”春节主题活动,为此,陵川县图书馆将于春节前后特别策划推出“国图公开课”视频资源推送活动,将国家图书馆优质资源惠及广大读者,共享文化盛宴,共贺新春,各位读者朋友可以识别课程简介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课程资源。

主办:国家图书馆  中国图书馆学会

承办:陵川县图书 

文化交流与共荣系列讲座

NO.1

课程标题

闽都文化与家教传承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林山,男,福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 国阅读学研究会、福建省楹联学会、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著有《书的放生》,编著《联话福州》《山水福州》,主编《福州十大名片》《闽都文化概论》等书籍。 

课程简介

闽都人家的家教,都是传承正统的中华文化,教育的目的是 要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核心是进行传统的人生观、价 值观教育。家教的家,是自家,是家族,也是大家、国家。一方面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另一方面是言传文教。通过家训、治家格 言和楹联,表达自己和家庭成员的价值取向。本期讲座中,林山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2

课程标题

东西文化交互与丝绸之路的形成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李水城,男,博士,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西北史前至青铜时代考古、盐业考古、农业的起源、环境考古等。 

课程简介


“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提出,为繁荣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 最好的基础氛围。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丝绸之路正是在前期数千年的 积累的基础上,到汉唐时期才发展到比较繁荣的局面,它的发展是有一个历史的积淀和过程的,它作为一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本身也是 历史发展的产物,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更应该去利用并逐步完善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本期讲座中,李水城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3

课程标题

穿在身上的历史坐标——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谢大勇,男,东城区第一图书馆副研究员,《中华大典艺术卷服饰分典》副主编。 

课程简介

谢老师讲座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服饰特点和其文化背景,同时还涉及到同一时代不同阶层的服饰的特点以及各种功能用途的服饰,从各个角度分享了从古代服饰上反映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4

课程标题

“一带一路”的文物、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情况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齐东方,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课程简介

本场讲座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上发现的一些古代文物、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阐述“交流的价值”。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5

课程标题

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韩建业,男,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联合大学考古学研究中 心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级教学名师,美国盖蒂研究院(GRI)客座学者、德国考古研究院(DAI)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学研究;出版专著14部,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首届 中国考古学大会研究成果奖(金鼎奖)等。

课程简介

彩陶之路,就是距今5000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彩陶为代表的中西农业文化之间的交流通道。它早于距今4000年左右开始的、以青铜器为代表的中西牧人之间的草原交流之路,更早于距今2000年左右开始的以商贸为主的“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的基础,对中西文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本期讲座中,韩建业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6

课程标题

走进象牙之塔——骈文与中国传统文化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莫道才,男,广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和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汉语国际教 育硕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兼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所副所 长,古籍整理研究所研究员。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骈文与广西 多民族文化及地域文化资源文献整理研究”岗特聘专家。 

课程简介

起源于汉末的骈文,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时期,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六体。历经两次重大古文运动,骈文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因中华文明深厚悠远的文化积淀,还是能够在当代生活中找到它的蛛丝马迹。本期讲座中,莫道才老师将为大家讲解骈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7

中华楹联与传统文化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林山,男,福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 国阅读学研究会、福建省楹联学会、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著有《书的放生》,编著《联话福州》《山水福州》,主编《福州十大名片》《闽都文化概论》等书籍。 

课程简介

楹联是汉语言特有的文学体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在过年期间悬挂桃符的习俗,上千年的发展演变中,楹联不再仅限于春节,它以高度的文学与美学意义、灵活的实用性与民俗相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楹联文化,留存在华夏大地。本期讲座中,林山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楹联文化。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8

课程标题

天人协和理万邦——漫话天坛的敬天文化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徐志长,男。原天坛公园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香港教育学院顾问。 

课程简介

几千年来,无论帝王将相或是黎民百姓,全都信天、敬天、畏天,他们以各种方式祭祀天神,祈求天神的佑护,祭天成为国家的第一大礼,是中国古代最庄严的仪式。北京天坛,就是皇帝用来祭天、祈谷的地方,蕴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本期讲座中,徐志长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述天坛的敬天文化。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9

课程标题

民间文艺之乡建设与民间文化生态保护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王锦强,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研究部负责人。曾担任中国民间文化 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间文化杂志总编辑、民间文化论坛 主编。曾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发表《当代民族文学与语言》《当代少数民族文学 创作中的民俗审美观》《民族文学研究的宏观视野》《性别角色与文化 心理》《湘西情结与歌谣文化》《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善待民歌》《民歌,我们民族的心声》《中国人的节与庆》《民间技艺有大美》等;编著出版图书多种。 

课程简介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精神、民族情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向心力与亲和力的重要载体,民间文艺之乡是文化部对某些地域民间文艺形态的命名和表彰,对于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广大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力度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文化建设方面,民间文艺之乡的建立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本期讲座中,王锦强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10

课程标题

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传承与发展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林明太,男,博士,教授,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华侨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莆田市“壶兰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17项,发表论文30余篇,编撰出版著作10多部。 

课程简介

妈祖文化从宋代产生后,就伴随官方与民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和发展传播到海丝沿线各个国家,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文化起点和文化码头。本期讲座中,林明太老师将为大家介绍妈祖文化起源、妈祖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妈祖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的传承与发展情况等。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11

课程标题

半亩山池半壁天——北京半亩园传奇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贾珺,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分馆馆长、《建筑史》丛刊主编、中国建筑学会史学分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外建筑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持和参与建筑、规划及 文物建筑保护工程20余项,曾经获得教育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第三届中国建筑图书奖、北京市优秀规划设计奖等奖项。 

课程简介

半亩园,一座坐落于京城的私家园林,集江南园林空间造园手法与北方建筑的大气格局于一身。关于这座清代古典园林,在经历世事沧桑的变化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本期讲座中,贾珺老师将为大家讲解。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12

课程标题

北京的历史与文化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刘耿生,男,196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1979年初调至中国 人民大学档案系任教至今。讲授过《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鉴辨学》《档案与史学》《明清史》《清初宗教研究》及《北京史话》等课程。

课程简介

北京以其悠远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文物古迹遗存闻名中外,北京的文化、历史、风俗、皇家秘闻、交通、建筑等多个方面都体现着京味风格特色。本期讲座中,刘耿生将为大家详细讲述北京的历史与文化。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13

课程标题

汉字的性质与结构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王宁,女,浙江海宁人,1936年7月出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著有《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训诂学原理》《汉字构形学讲座》等。

课程简介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过程,汉字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汉字在形体上由图形变成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的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所以汉字又叫方块字。本期讲座中,王宁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汉字的性质与结构。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

NO.14

课程标题

汉字与历史文化

主讲人

image.png?v=1732398877867

王贵元,男,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专 业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中国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中国文 字学会常务理事。著有《马王堆帛书汉字构形系统研究》《说文解字校 笺》《汉字与出土文献论集》《汉字与历史文化》等。

课程简介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而且一直使用至今的唯一文字。汉字和汉语、中国文化是交融在一起的,汉字本身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同时,它又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者。本期讲座中,王贵元老师将为大家详细讲解汉字与历史文化。

课程资源

image.png?v=1732398877867